應急產業呼喚智能製造技術 盈利模式成最大難題
近年來,如何加快人工智能、物聯網與新材料等新技術在應急領域的應用,讓應急更高效、更智能,成為關注焦點。首先,最大的難題是盈利模式。除了成本和盈利模式的問題,新技術新應用要進入應急市場,還麵臨著技術穩定性以及標準等難題。
防災減災救災關係到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,是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石。而我國又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,如何加快人工智能、物聯網與新材料等新技術在應急領域的應用,讓應急更高效、更智能,成為關注焦點。近年來,我國應急產業快速興起並不斷發展,在突發事件應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目前,我國消防、安防、安全應急、信息安全、應急通信裝備、防災減災裝備、防汛抗旱器材、反恐裝備等領域專用產品和服務的產值已達到近萬億元規模,已經形成產業化的客觀基礎。
而應急產業的蓬勃發展,不僅將帶動基礎設施建設及裝備製造等第二產業屬性的行業發展,還將給包括應急物流、應急培訓、應急科技、應急文化等在內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機遇。
根據工信部發布的《應急產業培育與發展行動計劃(2017-2019年)》(以下簡稱《行動計劃》)規劃指出,到2020年,建成與有效應對公共安全風險挑戰相匹配、與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要求相適應、覆蓋應急管理全過程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突發事件應急體係,大力推進應急產業健康發展成為未來發展的一大重點。
隨著國家對應急產業的重視不斷提高,國內應急產業快速成長,同時也有效推進了市場需求的增長。據前瞻產業研究院《中國應急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整理預測,我國應急產業市場年容量約5000億元,如果包括所帶動的相關產業鏈,市場年容量約10000億元。
我國應急產業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麵成長迅速:
一、視頻監控。視頻監控技術作為安防係統裏最為重要的力量,在提高防災應急、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的綜合能力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。
二、無人機。在應急救援中,無人機作為突發性事故偵察應用和災情回傳,已經成為防災應急產業中新興的技術風向和高配裝備。
三、機器人。機器人也是近年來發展較為快的產業,隨著機器人在各領域的應用漸廣,應急產業機器人的應用需求也逐漸顯現。
四、航空救援。航空醫療救援體係是我國應急產業發展較為滯後的一項。盡快建立我國民用航空救援體係,是提升應急產業的關鍵。
五、應急救援包。對於普通民眾來說,應急救援包是較有用的應急備災物品,應急產業在完善提高應急產業技術水平的同時,加強推廣應急救援包也是一個較好的市場。
隨著人工智能、物聯網、新材料等新技術的不斷發展,將這些技術應用到應急產業是未來發展的趨勢,不過當前依然存在著幾大問題。
首先,最大的難題是盈利模式。目前應急工作主要是政府來做,各地方需要的設備、係統和服務的數量有限,服務頻率不高,但投入大。如何調動民間資本參與的興趣,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恐怕是個問題。
除了成本和盈利模式的問題,新技術新應用要進入應急市場,還麵臨著技術穩定性以及標準等難題。很多新產品、新技術在應急領域應用標準的缺失,另外新技術新應用標準與現有標準和規範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矛盾。
總體而言,發展應急產業是保障公共安全和推動經濟穩增長的重大舉措,未來應急產業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,行業將是一個萬億規模的藍海市場。